2017年6月,CAPO中国专业整理师联盟在上海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整理师大会。
2018年5月,CAPO整理师联盟在第二届中国整理师大会现场,发布了经投票选出的15条中国整理师职业道德标准。
标准着重强调了整理师的独立性,要求整理师在服务客户过程中,不得因经济利益、关联关系等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为规范整理师上门服务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此解读几条内容重点。
整理师职业道德——尊重
“尊重客户的人格、权利、习俗,不干预、不评价客户家庭日常生活。”
这一条包含了对人、对物、对委托人及其家人生活习惯的尊重。
图片来源于百度
尊重人。整理的委托人,家里大部分是有不同程度凌乱的,也因此才需要整理师的帮助。
所以整理师首先不应该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也不该对眼前的环境做任何评价,更没有权利去议论委托人及其家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
有时委托人家里会有阿姨,整理师也并不比阿姨高人一等,工作也不该有贵贱之分。
整理过程中,整理师和阿姨不是支配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整理师要谨言慎行,避免给客户的家庭关系带来微妙影响。
尊重物品。整理师要爱惜、保护委托人及其家人的物品,轻拿轻放,避免造成任何损坏。
整理师也不能私做主张,丢弃客户的任何一件物品,哪怕是一根针,一张纸。是否丢弃某件物品,决定权在客户。
尊重习惯。空间的规划,物品的摆放要以使用方便、容易存取为第一原则。每一位委托人的习惯都不同,整理方案也会有差别,整理师不该把自己的标准强势用在委托人身上。
整理师职业道德-保护客户隐私
“严格保护客户信息及隐私,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使用、不泄露客户隐私与秘密。”
这一条包含了空间物品和委托人家庭生活的隐私。
图片来源于百度
空间和物品的隐私。以正常的整理流程,整理师不可避免地需要拍房间和物品照片以便更好地规划方案,但是拍照前必须要经委托人许可,以示尊重;拍下的照片,未经委托人允许,不能用于商业的推广和宣传。
个人生活的隐私。整理师离开委托人的家之后,对委托人的家庭生活应避口不谈,不能把在客户家里的见闻当做八卦分享给家人、朋友。
整理师职业道德-公平守信
“价格公平合理,信守约定。不索取、不接受、不擅自拿取客户财务;不拿取、不接受客户丢弃的物品。”
图片来源于百度
珍惜时间是整理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必备素养。整理师通常按时计费,时间宝贵。
整理师要不断修炼内功,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不能为了多收费用,故意拖拉磨蹭;也不能在《整理服务协议》之外,以任何理由要求委托人额外支付费用。
整理师更不能强制绑定销售收纳用品,或利用职业优势诱导客户购买自己销售的,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收纳用品。
整理师职业道德-客户知情权
“整理师在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之前,必须让客户了解整理咨询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工作可能出现的局限性,以及客户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图片来源于百度
目前人们对整理的了解有限,相当多的人以为整理就只是把家里收拾整洁。
然而职业整理的流程和普通家务有很大区别。比如,整理过程中会有一个因收纳体清空而导致的极度混乱场面。整理师一定要提前告知,以确保委托人能够承受整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
当整理师和委托人意见发生分歧时,整理师要尊重委托人的选择,客观告知委托人可能产生的局限性整理效果,不能因意见不一致和委托人发生争执。
正如其他行业一样,不同的整理师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能够长远发展的,一定是那些严格要求自己,把整理精神发挥到极致、在公平收费的情况下让客户利益最大化的整理师们。
最后引用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
王金利教授的一段话:
整理师是一个外来者,需要保持非常纯净的本心,需要小心而智慧地参与到委托人的“我世界”和“我关系”中。
在你动了委托人家中的物品时,其实就会对委托人的“我世界”和“我关系”产生微妙的影响,所以要注意界限,要时刻记着,这是他们的人生。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