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整理:焦虑时代,如何通过家整理好自己? 2023-2-28 20:23 | 1,336| 0| 人生整理 2550 字| 10 分钟就在11月的最后一天,历经五天六晚的“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简称大会)”迎来了闭幕式。本次大会主要围绕了“时代变局与意义重构:经济、家庭、大健康”的主题进行分享。分别通过央视频、视频号、抖音等7个平台,共计26路直播间并行直播,累积总观看量500w+人次,收到高达400w+点赞量、超百万条互动留言。同时,人民网、网易新闻、新浪网等80余家新闻媒体都对此次大会进行了新闻报道。大会共邀请了60余位专家进行演讲与对话分享,其中整理生活学院金迪院长,有幸作为分享嘉宾参与本次大会。关于金院长分享的“平衡整理”主题,内容精彩干货直出,网友们纷纷表示深有同感且大受启发!(点击图片查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整理与心理学的关系在分享平衡整理的内容之前,先为大家解答一个疑问:很多人都感到好奇,为什么整理和心理学会有共通之处?众所周知,心理学当中有个沙盘治疗方法。金院长认为,我们整个家庭的空间,其实就是一个生活沙盘。里面所有的物品都是由自己与家人选择的,这些物品多多少少是你自己或家人的内心投射。从物品摆放与空间布局的方面,也能侧面体现出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关于整理与心理学的关系,金院长认为心理学是治疗人内心disorder(混乱)的问题,是由内而外的;而整理是调整外在空间的disorder,使得人、物、空间更加有序,是由外而内的。所以说,我们通过整理与物品对话,相当于心理学“看见”的过程。从外在物品看见自己、看见内心、看见家庭成员的关系。 在看清之后需采取行动。例如,去除不必要的物品、分类收纳、按照理想生活模样来改造生活空间,这些行动如同心理学的重构的过程。荣格的曼陀罗绘画治疗认为,其中心就是人的自性,自性可以对抗混乱。在曼陀罗绘画中,最重要的现象即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通过绘画的平衡和表达,这种一圈一圈的定位,使人的内心获得平静,从外在的有序引导内在无序的心灵得以回归有序。图源:小红书/海豚的疗愈空间其实,整理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当一个人的内心正处于紊乱、焦虑、抑郁时,把外界的物品进行规整、排序,你的内心世界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感受到“有序”带来的能量。整理就是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这就是为什么在整理家居之后,我们的内心会有舒适、清爽的感觉! 平衡整理:将“复杂”简单化金院长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梳理了“整理”的概念,从理物·理人·理心三个层面具体展开,引导大家如何去做平衡整理。这里,我们以“理物篇”为例,简单说说平衡整理中的5个方法论。● 一中心:评判和选择标准的中心点是“需要和有用”;“一中心”即是要以我为出发点,了解真实的自己,以自己“需要”和“有用”作为判断标准。● 二层面:判断是否处于舒适、平衡的状态?平衡整理的“二层面”告诉大家,所有事物既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即刚刚好。我们需要保持物品数量的平衡,适度地整理,才能维持舒适、平衡的生活状态。● 三维度:人、 物、空间的动态平衡;从三个维度来思考人、物品和空间是否达到一种动态平衡。随着人、物、空间任一维度的变化,另外两个维度也要变化,从而才能保持人、物、空间的动态平衡。● 四象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希望怎么活?我们可以通过四象限这个分类思维工具来进行剖析。横轴:代表时间,横轴的左边代表过去,横轴的右边代表未来,中间位置是现在。从时间的维度来分析,看看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对物品的选择标准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纵轴:代表物品的价值。纵轴的上方代表是有价值的好东西,纵轴的下方代表是没有价值的“坏东西”。● 五步法:付诸行动的整理实操方法;平衡整理给出了具体的五步法:定目标、做选择、去分类、做收纳、保持动态平衡。“平衡整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事情具象化,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操性都很强,难怪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具体的方法呈现,因篇幅有限这里不详细展开说明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阅读我们之前写过的文章《平衡整理,让你找到人生最舒适的状态!》。平衡me和we的需要我们说平衡整理,可以通过外在物品唤醒内在的自己。但是在实际应用时,也要注意区分小我(me)与大我(we)的关系。金院长在主持人对话环节中,分享了一个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案例。如果说家庭像一个沙盘,物品都是经过挑选进入家中的,那么家中物品谁说了算,则侧面反映了家庭成员的地位关系。 案例中提到了一对夫妇,其中先生擅长设计与美学,所以家里的设计与物品的选择自然是由他来操刀。可是在某次整理的时候,太太突然察觉到,自己几乎没有参与到家居的设计与物品的选择上。当她带着这种情绪看家里的物品时,似乎没有找到怦然心动的感觉了。于是,内心的“本我”小宇宙就开始叛逆。刚好在出国的时候,太太带着这些不满情绪与先生发生了一场争执,先生觉得自己对家的付出与操心如此多,却被太太看成了“限制”,因而两人都感到委屈。在回国的时候,两人经历了漫长的隔离期。当回到温暖的家那一霎那,太太突然意识到,这整个家不就是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吗?那刻,她意识到自己前段时间看见的“本我”是片面的,因为不能把一个个物品和整个家割裂开来,也不能只看到自己个人me的需要和有用,忽略了家庭we的爱。就像平衡整理的“一”的需要和有用,不能只想着个人me的需要和有用,而应该要看到整体家庭成员we的需要和有用。通过这次的整理,案例中的太太不仅察觉到自己内心的需要;更关键的是,太太看见了家庭成员的付出,并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沟通,让个人me的需要和整体家庭we的需要更加和谐统一。无论是小我me还是大我we,其实都是阴阳两面的“我”,在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了这两者的关系。导致有些时候,很多人在面对以前的决定时,常常感到焦虑困惑,悔不当初,懊恼不已,总有个声音在唱反调!例如,女性在面临事业与家庭的选择、已婚族选择生娃或丁克、毕业生面临读研或工作...... 人生处处是选择。整理就是最好的分类思维工具,帮你梳理周边的人、事、物,从而按照自己当下最重要的需求去做选择。我们通过整理,不仅要觉察到自己,更要觉察到家人,平衡小我me的需要和大我we的需要,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完人,生活才会和谐与美满! 听完金院长的分享真是受益匪浅!原来我们生活中,可以这样去运用整理的思维,去理物、理人、理心的。大家不妨找个空闲的时间,践行“平衡整理”的方法,感受“平衡整理”的魅力吧!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赞赏 图片引用于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如果你有更好的生活创意或是想要分享你的精彩生活, 欢迎关注我们,并留言告诉我们! 平衡整理心理学大会整理与心理学整理师整理自己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