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伦·哈迪的畅销书《复利效应》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小看日常的小事, 每天坚持一些小而好的习惯,长久 累积下来,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得到巨大的收获,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 整理收纳虽然是件“小事”,但这件“小事”的背后逻辑却是好的。 如今国内也越来越重视整理收纳这件事,尤其是今年5月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劳动课程标准,正式将整理收纳纳入为一年级~九年级的义务劳动课。 其实整理收纳的概念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只是近几年随着整理师作为一种新型职业的出现,让大众的关注度变得更高了,然而大部分人对整理的了解依然很表面或片面。 就好比说有若干个上千万曝光量的视频来教大家整理衣服,这件事仅仅让人停留在“如何叠好衣服”的这件事上。 几乎很少人了解到叠衣服隐藏的逻辑:从叠衣服做起让衣橱变得整洁,从而引发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提升孩子能力方面的思考。 表面上整理收纳是在处理物品,在背后却隐藏着一套逻辑,它是基础能力的具象化表现。 通过整理我们可以全面培养孩子的儿童整理思维,锻炼他们的辨识、分类、选择、收纳和记忆等五种思维!
1. 分类思维:
整理玩具前,我们先把玩具放在一个框子内,让孩子把同样的玩具区分开,无形中锻炼了宝宝的分类思维。
2. 辨识思维:
在整理玩具时,让孩子学会挑选出同类型的玩具,从中锻炼他们的辨识能力。
3. 选择思维:
当家长问孩子“这个玩具还用不用?”,孩子在选择的同时也产生了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选择思维是需要不断培养的。
4. 收纳思维:
当孩子玩完玩具后,教导孩子学会物品“定位收纳”,将玩具物归原位。耳濡目染之下,不断提升孩子的收纳能力,让他们更懂得做事有头有尾。
5. 记忆思维:
与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并且固定玩具的位置,让他们记住各种玩具放置的位置,其实也是在实操与锻炼他们的记忆力。
家长作为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个“老师”,日常的行为习惯及所提供的家居环境,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
通过学习整理收纳,可以培养孩子的“整理脑”,帮助孩子将在课堂、生活中学习的知识,在脑内进行分类整理,更好地吸收并活用;
在家居设置与物品收纳方面,学会如何做好引导,让孩子从内而外地接纳并养成好习惯。
所以别把整理收纳不当一回事,好好培养整理习惯,这件小事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复利效果。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