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里的老人都喜欢囤积些什么物品?
得出的结果五花八门,但是却特别的符合我们老一辈人的传统:
看来真的是不管你家庭条件如何,生长环境如何,都逃不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定律。
虽然吐槽归吐槽,但是我们之前也说过父母不愿意扔东西的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懂得主动清理家里无用物品的人,可以更容易排解和清除掉不愉快的情绪,这是心里健康的表现,而无法舍弃无用物品的人,也很难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如果想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她们不愿意舍弃物品的原因。
我们经常能听到老一辈的人说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大部分都是经过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他们需要丰富的物质来维护自己的安全感。
要当着他们的面把一样物品扔掉,在他们看来是很有浪费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但是她们的习惯却很难改变。
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要改变他们的观念,也不是简单粗暴的趁父母不在偷偷把他们的东西扔掉,我们认为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对于父母来说背后的意义可能是很难忘的。
面对最亲的人,我们更容易对对方进行价值观的批评。
不管是谁,被否定,被批评,被改造,大概心里都是会不舒服的,我们需要站在她的角度,去倾听她的想法,理解她们不舍得扔的原因。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整理好家里的物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物品的存放,让他们感受到整理所带来的方便,循序渐进的让他们感受到整理的好处,这样他们才不会排斥整理,甚至会主动地进行整理。
所以我们淘汰任何物品都需要询问过当事人的意见,不同意的坚决不扔,通过对空间的诊断和规划,装下全部的物品,通常我们在向他们询问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会惊讶居然有那么多东西,这个时候不用你提醒,他们自己就会知道哪些东西已经饱和了,不能再囤了。
让空间最大程度得到利用,让物品更加清晰和归位,让人的生活更加便利、清楚自己的欲望界限,这样才是适合中国人的整理术。
所以这时候,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只需要一种合适的整理方法,学习整理,并不单单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在把自己的小家整理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好我们家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习整理收纳的意义。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