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理机制的衰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退休后,老年人群的社会角色、所在的环境等发生变化,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落差。有研究指出,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60岁以上的中国老人中,有超过25%的人因为身体或其他各种原因有过自杀的念头;由于家人的忽略或者认识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接受心理服务的比例极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发现,与情绪好的健康个体相比,持续情绪低落、有轻微抑郁症状的人,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更严重;轻微抑郁症状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生风险提高83%。
1.感知觉减退。老年群体容易出现眼花、耳背、吃饭不香、嗅觉不灵,都属于感知觉回归现象。这种变化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
2.记忆力衰退。一般来说,40岁以后有一个明显的衰退阶段;到70岁后,又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如长时记忆远好于短时记忆,机械记忆差,有规定时间的速度记忆衰退等。
3.性格固定化。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不同,老年人性格有正负两方面。好的一面是:不赶时髦,关心事物的本质,不满足于表面现象,喜欢深思熟虑等;不好的一面有:任性,顽固,保守,猜疑心大,动作不利索。
4.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5.意志的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将会减弱。表现为缺乏果断性、犹豫不决,主观固执、独断专行,意志削弱、自卑自怨。
6.运动能力下降。老年人组成人体的 “零部件”由于长期磨损而出现老化,生理功能必然出现全面衰退。运动能力下降,容易疲劳,动作迟缓,不愿多活动,这是一般的生理规律。
1.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找兴趣爱好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加社交圈子,结交新的朋友,这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失落感。老年人生活开心还需要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拥有充足的业余爱好。老年人可以学习新的技能、阅读书籍、旅游,或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找到生活的乐趣,增加对生活的兴趣,并对心理健康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2.保持心态积极乐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手段之一。坚持适当的锻炼和健康的饮食,保持良好的休息和作息习惯,与志趣相投的人多沟通交流,扩大自己的生活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适应新角色。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刻让自己充满希望和信心,寻找快乐与幸福,这些都是让老年人享受生活的好方法。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等。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家人的陪伴与关爱
老年人也需要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在支持和鼓励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维持。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养成向老人表达爱意的习惯。及时了解父母的需求与心理状态,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应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和陪伴。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感到被关爱,并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到支持与安全。如果发现老人有心理问题应及时干预、疏导。
5.聆听老年人的心声
老年人的心灵需要倾听,也需要关爱。医生、护工、志愿者或是普通的陪伴者都可以对老年人提供关心、尊重、欣赏和鼓励,让老年人感到被尊重和关爱,并且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更细心的护理和帮助,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减少老年人心理压力。以上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进行的,如身体运动、社交活动、业余爱好、乐观心态、家人的爱护以及心灵倾听等。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甚至是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进行努力,为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和快乐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